嵊州市:开展“三大”活动 打造“三有”人大 | ||||||||
| ||||||||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转变人大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提升专业能力和政治素养,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在机关内部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全力打造有能力、有活力、有作为的“三有”人大,奋力谱写人大工作新篇章。 注重素质提升,打造“有能力的人大” 嵊州市人大常委会把每周一定为机关学习日,制定全年学习计划,组织机关干部开展集中学习和自学,以“大学习”活动为主要载体,着力在机关内部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精于学习的浓厚氛围,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履职能力强的人大队伍,建设一个依法依规监督、高效高能办事的人大机关,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能力。 1.学理论。为进一步提升人大干部的政治素养,组织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立场观点方法,精准把握思想内核实质;学习党章、党内法规、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等,以学风正作风、转作风;学习中央、省、绍兴市以及市委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掌握推动发展的新战略、新路径。 2.学法律。为进一步提升人大干部的法治意识,建立“会前学法”制度,每次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前保证不少于20分钟的学法时间,组织与会人员认真学习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开展“一日一法”学习,通过人大代表微信群,每天发送一条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新颁布实施或新修改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推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3.学业务。为进一步提升人大干部的业务水平,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每天学习一小时”的号召,发动机关干部利用周末、晚上和其他业余时间,针对自身短板,制定学习计划,有目的、有重点、有规律地进行学习,立足岗位职责,学习人大相关专业知识和时代前沿知识,全面提升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方面素养,着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人大工作的实际成果。 注重工作创新,打造“有活力的人大” 嵊州市人大常委会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深入研究地方人大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新情况,在依法履职的基础上,秉持改革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更有效的监督方式、更完善的工作制度,不断激发新活力,努力实现新跨越。 1.完善调研制度。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人大一切工作的基础,以“大调研”活动为主要载体,以专题和分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一月一课题、一季一重点”调研。原则上主任会议的议题提前1个月开始调研,常委会审议的议题提前2个月开始调研,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去伪存真、由表及里,进行认真的归纳提炼和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准问题、提好建议。 2.充实监督力量。借力精英监督,组建咨询专家库,引入专业力量融入人大监督体制机制;组织联合监督,借助审计、舆论、监察等多种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凝聚监督合力;发动代表监督,组织代表更多地参与会前视察、调研监督、执法检查和主题活动,并邀请参与调研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兼职委员审议发言。 3.创新监督方式。完善履职监督,组织实施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探索实行法官、检察官评议制度,促进被任命人员更好地履职担当。探索组建街道议政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推进街道工作的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街道工作更好地体现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并顺利推进。 注重履职实效,打造“有作为的人大” 嵊州市人大常委会站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大抓落实”活动为主要载体,牢牢抓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聚焦聚力,积极助推重大项目、重点任务、重要工作的落实,跟踪监督审议意见、视察意见等监督意见的落实,使人大真正有所作为。 1.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积极参与市委各项中心工作,认真落实“河长制”、文明城市创建“六个一”联系等制度。根据市委统一安排,参与“聚焦高质量,确保开门红”专项行动,深化精准服务企业,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发展质量提升。按照“八个一”联系制度,经常性深入一线开展联系走访,了解发展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深入分析,加强监督,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和落实,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推动监督意见落到实处。进一步延伸监督链条,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抓好跟踪问效关键环节,加强对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各工委根据时间节点,及时梳理“一府两院”应该反馈的监督意见,形成跟踪监督清单,逐一开展销号监督,确保监督意见有反馈、有落实,实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在监督中支持和推动“一府两院”的工作更加扎实到位,提升人大监督实效。 3.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制定专项监督方案,由相关的常委会副主任分别牵头督办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各工委分线开展对口监督,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检查、走访群众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监督活动。充分发动代表参与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对应各项目成立监督小组,每个季度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切实推动民生实事项目真正落到实处。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